河北路生活林糕点春节前再访老街,见证百年老街改造与美食乡愁
河北路“生命森林”糕点
春节前我再次来到老街,目睹了正在整修的中山路上人烟稀少的景象。尤其是《劈柴院》那极其荒凉的场景,让我内心的情绪有些不舒服。政府对百年老街的整治力度确实非常巨大,但从目前的成果来看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河北路“生命森林”糕点
河北路“生命森林”糕点
沿着河北路步行到熟悉的“生命森林”糕点,虽然顾客不多,但还是有几个顾客进来购买,还是让人觉得新鲜。留意后发现,大部分都是当地人,尤其是老青岛人。也有来自台东等地的顾客前来购买点心。仍有不少老消费者追随“生命森林”的老味道。那些老青岛的美食地块和丰富的记忆,终究是挥之不去的乡愁。
说起“生命森林”,青岛人一定会非常熟悉。它承载着几代岛城人的味道,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。我立刻想起小时候,每年中秋节爸爸妈妈都会在那里买月饼。妈妈知道我喜欢吃酥皮,就多留了一份给我。因为我不喜欢绿丝月饼和红丝月饼的味道,所以我会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把它们挑出来扔掉。
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,但那些童年的记忆却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。正如有网友留言,“我们的童年记忆少不了生命森林的小眼镜和枇杷秆”。不过,我能随时吃到这位网友发的这些美味小吃,已经是很多年后的事了。曾几何时,它是青岛人走亲访友的馈赠礼品,也是一年只吃几次的美味佳肴。
但无论怎样,“生命森林”对于老青岛来说都是不可磨灭的记忆。看着老店墙外的招牌,让我们跟随“生命森林”的介绍,再次走进它的坎坷、风光、压抑、回归的历史……
1920年,在黑龙江从事面包生意的白俄罗斯商人尤纳、巴芝斯基来到青岛,在中山路8号开设了一家卖面包、西餐、糖果的商店,店内还设有咖啡店。 1930年,巴芝士吉开始拥有独立店面,在仙龙口路19号开设“巴芝士芝糕点厂”,兼营面包、糕点业务。为了增强竞争力,巴芝斯基以高薪聘请高级糕点技师和投资者投资股票经营,并从国外购买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机器,可以对各种原料进行加工、研磨、混合均匀。同时,店内还新增了巧克力糖果、杏仁零食等多种新品种。由于产品做工精细,品味独特,生意相当红火。
2003年11月,《青岛晨报》报道称,一名市民在废品回收站发现了一台德国制造的古董机器。市民李先生认出这是青岛盛盛林糕点厂的老货。早在三十年前,他在盛盛林糕点厂工作时,就见过这台德国制造的机器。
“这台机器是面包切片机,我的师傅和我师傅的师傅都用过。” “生命森林”糕点厂前员工郭女士也表示,“生命森林”的前身是“妈妈”。 “Les”食品厂,这个机器当时就已经存在了。最终,这台古董机器被废品收集站负责人捐赠给市博物馆永久收藏。
在日本第二次入侵青岛之前,巴芝斯基将糕点厂卖给了另一位同胞吉宇特考。吉宇特考虽然是外行,但很有商业头脑,生产经营一直延续得很好。此后,糕点厂几经波折。 1944年,当时表面上是“志庆诊所”医生的我党地下工作者张志敏同志,因工作需要,经上级批准,集资购买了“集玉特考糕点厂”。这也是民族资本在青岛经营西式糕点的开始。
2006年,龙口路19号“生命森林”老照片(“火星”糕点厂原址已拆除)
张志民把位于龙口路19号的糕点厂命名为“火星糕点厂”,至今仍按原来的方式经营。专门做面包和糕点,还有一个简单的冷食咖啡厅。由于基础良好,“火星”产品很快就名声大噪。日寇第二次侵占青岛期间,随着面粉、糖的口粮越来越少,商业发展逐渐受到限制。张志民以“火星糕点厂”为掩护,坚持地下工作。不幸的是,解放前他在龙口路19号店里被捕,不久就去世了。张志民烈士的名字记载于《青岛市志·个人志》第四章、《青岛市烈士名录》。这个城市不会忘记他,这位在黎明前夕倒下的革命烈士。
到解放时,火星已经基本陷入停滞状态。 1950年青岛解放后,“火星糕点厂”剩余员工一致推举孙兆瑞为厂长。 1952年,“火星”店名改为“生命林”,寓意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到来,生意逐渐好转。 1956年公私合营后,并入新成立的“国营市南糕点厂”(河北路8号)。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,“生命森林”才恢复原名,逐渐成为青岛糕点界最知名的品牌。
龙口路19号现为八层住宅楼
龙口路19号是“生命森林”糕点的发源地。
作为建国后青岛第一批国有食品厂,“生命森林”开始走进青岛人民的饮食生活。每到中秋节,“生命森林”就会根据人们的需要制作月饼。凭借其独特的配方和生产技术,“生命森林”月饼已成为市场上最知名、最受欢迎的产品。
据青岛生命森林酒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举介绍,当时“生命森林”的影响力甚至已经扩展到青岛以外的地区。也是胶东半岛的知名品牌。中秋节期间,我买了一盒“生命森林”月饼。这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。随着影响力的扩大,“生命森林”的规模也随之壮大。上世纪80、90年代,“生命森林”已在市内开设了十几家门店,成为当时青岛糕点界当之无愧的“第一店”。一个品牌”。
随着市场的不断冲击,传统老字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,尤其是新南方点心的推出,逐渐“颠覆”了原有的传统点心市场。曾经无忧无虑的“生命森林”的经营,逐渐变得难以为继。本世纪初,国有企业“生命森林”进行改制。曾经的老式点心“老大”不再有其辉煌的地位。最终,只退到了河北路8号的这家小店。曾经占据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也被众多新兴企业夺走。品牌瓜分。
近年来,随着老字号零食市场的逐渐复苏,“生命森林”的坚持终于看到了成果,记忆中的美好味道也慢慢回归……
寻找过去的味道。也许随着人的成长,童年记忆中的美好经历是永远无法替代的。那些熟悉的味道,是他们一生的记忆。即使有着80多年历史的“生命林”风光无法回到最辉煌的时代,但它在很多老青岛人心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。
本文部分文字编辑参考了孙兆瑞的《青岛糕点食品工业发展简史》、青岛新闻网等。
编制并发布青岛市档案论坛公众号、青岛市记忆头条号。转载时请注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