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人都应有战略思维,了解这三个问题至关重要
本文根据志刚智库执行会长、上海中心总经理路虎在志刚会创业俱乐部的分享整理
每个人都应该有战略思维,但只有少数人有。
战略思维既是必需品,也是奢侈品。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水平和格局。如果领导者没有战略思维,就缺乏真正的领导力。他或她只是占据那个位置,每个人的尊重只是对最高位置的尊重。如果员工没有战略思维,就很难进入组织的核心,成为未来的领导者。投资者和合作伙伴。你可能不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,但你至少必须了解以下关于战略思维的三个问题:
1、缺乏战略思维的主要表现是什么?
2. 战略思维的本质是什么?
3. 战略思维需要哪些基本实践?
没有战略思维的主要症状是什么?
表现一:随波逐流
有些人对环境过于敏感,浮躁、投机、跟风。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机会主义,无法拒绝诱惑,没有战略定力。这是随波逐流的表现。有些老板耳朵软,太容易受别人影响。这就导致企业无法坚守主航道,最终成为一棵“小老树”——比喻。树在还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分枝,随着生长而生长,但它却舍不得把树枝剪掉。看上去长得很茂盛,但最后却长不大。这种老板的名片上通常会印很多头衔,比如董事长、某某秘书长等等,其实他们每个人做的事情并不多,而且还有太多的头衔。许多分支机构。不仅企业如此,很多个人也会成为小老树。甚至有人说,大多数人都会变成小老树,缺乏长期的坚持,总是在外界的影响下改变方向。有的人连“小老树”都长不了,一生就像无数条“死胡同”。
表现2:只看现在
人总是现实的,但如果一味追求安全,只注重眼前利益,没有远见,还称之为“务实”,其实格局并不好。这在创业初期还好,但如果到了一定规模,还这么“务实”,那就成了致命缺陷。最常见的例子是只关心眼前的营业收入和利润。只要有可观的利润就可以了,不愿意也不愿意去投资长期的商业价值。
什么是长期?团队建设、人才孵化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、划时代的产品迭代升级等没有眼前利益的事情是不可能偷懒的。比如,在团队建设上,有的富人认为自己很有钱。他们开着一辆奔驰,又砸了一辆,喝了一杯牛奶,倒了一杯牛奶。别人给我年薪一百万,我就给两百万,仅此而已。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。如果你真正建立了核心团队,狡猾和懒惰会导致更大的问题。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也是如此,需要长期思考和持续大量投入。
创业初期,只要公司能活下来,生存就是关键,无论策略如何。然而,找到第一桶金后,只顾眼前,必然会导致“路径依赖”,即过度依赖现有的发展模式和赚钱方式,而不愿做出实质性改变。错失战略机遇,未能与时俱进。
表演三:叶先生爱龙
有些人所谓的策略,其实只是“说说而已”。他们表现出热爱战略、尊重专业的战略规划,但基本上只是说说而已。这样的人往往看起来很爱学习,是“讲座瘾君子”,甚至是“规划爱好者”。他们看似很聪明,谈论世界大事、前沿理论,但缺乏真正的智慧。当一个好的策略摆在他面前时,他并不觉得好,甚至会抱怨:“我花了那么多钱来找你,你要我做那么多事,花那么多力气,那还能怎么样?”我一定要来找你吗?”用吗?”
这种人认为什么是好的?往往是神一样的奇迹,灵丹妙药,绝招,追求一夜暴富,一夜成名等等,反正也不能太费劲。为了找到这些灵丹妙药,为了找到窍门,像我这样的人到处去学习各种新颖独特的理论和概念,追随各种大师,花很多钱去购买创意。一切的出发点都是走捷径。我们这样对待人,可以概括为贪图速度。你越是热爱这样的“策略”,你就会离策略的本质越远。
战略思维的本质是什么?
什么是战略思维?战略思维是指对关系全局、长远、根本的重大问题进行灵活、主动谋划。这种规划是一个分析、判断、预见、决策的动态过程。战略的本质是目的思维、老板思维和权变思维。
1. 战略思维是目的思维
凡事首先要确认大前提,清楚主要目的是什么,而不是急于讨论事情。具有强烈目的性思维的人通常不太可能偏离主题。当遇到问题时,他们能够弄清楚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还是一个伪问题,以及问题的前提是否正确。这样的人通常具有非常好的总体方向感。
人与人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,那就是这个人是否有“慧根”。 “智根”在战略思维中体现为“大方向感”。只有找到这个“大方向感”,我们才有坚持的方向。有些人方向感很差,经常会跑到小路或者做一些根本不适合的事情。
有些人可能对某件事非常热衷,并且只是追随自己的兴趣。还有一句名言,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。不过,奉劝大家不要贸然把兴趣当作事业。这是兴趣和事业的双重失败。灾难,这样的人绝对不能创业,尤其是老板,更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。他的大方向感很差,但他还不知道。他愿意坚持,浪费很多时间,碰壁才回头。然而,他常常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。关键在于你在哪里爬起来,在哪里跌倒。第一次失败并不可怕,但第二次、第三次失败只是第一次的重复,这就很难处理了。
2.战略思维就是老板思维
我总结了老板思维的三个特点:
首先是大局。老板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大局、整体利益,而不是局部利益或部门利益。 “屁股指挥头。”很多人都是从自己的利益、本部门的利益、小圈子的利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。出发拼命战斗,但老大必须顾全大局。这就是所谓“不谋长远,无以谋一时;不谋全局,无以谋局部”。
二是主动作为,提前主动思考、推动一些事情,引领一些改变、推动一些改变。领导者是让事情发生的人,而不是等待事情发生的人;
三是抓住重点。虽然老板是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,但在全局思维的背景下,一定要在关键中找到问题的关键,而不是面面俱到、面面俱到。一些优秀员工能够像老板一样思考,意味着这个人很可能成为领导者和合作伙伴,这也是识别未来领导者的重要考虑因素。
有的领导只是坐在那个位置上,离开了就什么都不是了;但拥有老板心态的人,无论在哪里,最终都会脱颖而出。许多无法取得成功的人的主要误解是他们不在自己的位置上,不寻求实现自己的目标。如果你不把我放在那个位置上,我的屁股也不在那里,那我当然不会考虑老板该想什么。不管你给我多少钱,我都会努力工作。如果事情进展不顺利,我就会辞去这里的工作,另谋出路。我会不断换工作。我的工资会一年比一年高,然后我就会觉得自己有东西了。这样的人很多,但往往一辈子都呆在那里。没有老板心态,最终很难成为一流人才。一流的人才不一定要自己创业、自己当老板。在大平台上,他们还可以成为内部创业的优秀领导者和合伙人。
3. 战略思维是权变思维
战略是一系列连续、灵活、动态管理的迭代过程。一步一步想到一件事,然后根据这个策略制定计划,一步步实施,管理五年、十年。这种策略在工业时代早期是相对可行的。然而,在当今时代,不确定性越来越大,这是不可行的。随着越来越多的事情被预见,僵化的战略思维肯定行不通,战略规划也不能一成不变。
自上而下的计划越详细,战略看起来就越严肃,问题也就越严重。很多人追求战略的量化,必须量化所有的战略目标和手段。越详细越好,但事实上他们已经走向了与战略完全相反的方向。在过去的一百年里,特别是从二战到现在,西方出现了大量的管理工具和咨询模式,辅以各种成熟的案例,简直是应接不暇。这种工具一旦形而上学,作为解决问题的指南,就注定是注定失败的。
西方同行对战略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,突破了早期战略大师的框架,开始动态、灵活地探索战略。我们必须保持思维开放,不要设置限制或封闭它。而作为领导者,你要敢于否定自己,打破以前的思维模式,以及你认为已经固定的模式和策略。成功往往意味着很多成功的经验都变成了包袱。你可以自己开枪吗?这是一个偶然事件。思维。
在本节中,我们概述了战略思维的三个本质;目的性思维、老板性思维和权变性思维。这三点必须达到。对人的素质、志向、胆识、格局的要求都非常高。而且,战略不是静态的,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要不断学习、不断成长。这种快速的变化和击中移动目标的要求,大大提高了战略思维的门槛。
战略思维需要哪些基本实践?
练习战略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很多。由于时间有限,我们不可能分享十八个。我们挑两个最重要的来与大家分享。
我首先想说的是,没有人愿意听,听了之后就想回避,“别说这个了,我做不到,我不喜欢。”但事实上,这是最根本的,也是一切策略的前提。那就是底层系统的修炼。
1.底层系统培训
比如我们使用的手机、电脑除了炫酷的设计和便捷的功能外,底层的操作系统也非常关键。无论表面设计多么闪亮、多么美丽、多么时尚,都只是表面,核心才是底层。对于操作系统和人来说也是如此。
底层系统决定了你的认知水平、思维逻辑和思维深度,以及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。如果连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没有,就更谈不上战略思维了。没有强大的底层系统,读万卷书只是一个书柜,行万里路也只是一个邮递员。底层系统有不同的名称。中国古代称之为“道”,西方称之为基本法则。巴菲特的合伙人兼导师查理·芒格有一句话叫“普遍智慧”,说的也是这个道理。底层系统的本质不是知识,而是哲学和方法论。哲学和方法论解决如何认识问题、把握规律,也称为元认知。这是大家建立战略思维的基础和出发点。
比如王老师的底层体系是“马克思+毛泽东+王阳明”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层系统。区别就在于强不强,细致还是先进。一个人的底层系统的构成和历史背景也各不相同。关系。如何打造强大的底层系统?我从两个方面分享我的经验:学经典和刻意练习。
(一)啃经典
经典是需要反复阅读的,而不是随便浏览、翻阅的。你需要努力吃透、真正消化经典。现在的人已经不愿意读经典了。他们更愿意看网络文章、吃快餐、看朋友圈的一些短文。平心而论,不能说朋友圈里的东西都是垃圾,但难免存在一些逻辑问题。或者娱乐性或者鸡汤内容,用令人惊讶的方式来吸引注意力,这种低效的阅读消耗了大量的时间。
在知识焦虑的时代,很多人感到饥渴难耐,感觉自己知识不足。如果他们有动力去学习、购买各种网课,其实就是有人把经典嚼碎了喂给你。并不是说这个东西不能吃。但想要真正磨练思维,还是要亲自接触经典,不能因知识焦虑而盲目追求数量。假装学习,实际上陷入了低级勤奋的陷阱,效率很低,回报也很差。通过给自己一种满足感,制造成长的假象,实际上是在欺骗自己和他人。
不得不说,时代对我们的影响确实太大了。如今,连愿意看微信朋友圈文章的人都成了少数,更何况还有玩游戏、刷抖音、社交自娱自乐的风潮。能够冷静下来的人越来越少。据说他们会坐十年板凳,但他们不愿意坐一年。
逃避时代并不能解决问题。我的方法是设定一个时间段,远离手机等一切社交工具。早上起床后一个小时内我不会看手机。这是一个认真的读书时间,读那些通常让我感到疲倦的东西。 ,非常难以咀嚼,甚至是你不愿意读的东西。
读经典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怕慢。坚持就会有结果。认真学习,慢慢学习。曾国藩曾说过:“坚固据点,愚打仗”。能成为伟人的人都具备这一点。特点:用冷静来维持气氛。读经典就能看出一个人能否成为伟人。对于不同的个人来说,没有标准化的经典,但无论经典是哪个学科的,社会学、经济学、历史学等,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。这是其背后的方法论和哲学。当一本书越读越薄时,到最后只剩下哲学和方法论。当你把这些核心读出来,然后再读时,书就变得越来越厚。这也是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。里面的秘密。
(2)刻意练习
培养强大的基础体系的第二个方法是刻意练习。这个词最近很流行。无论是西方的“一万小时法则”,还是孔子的“时学时习”,意思都是相似的。我认为学习和学习应该分开看待。学习是应用,光学学习是书柜和知识分子。有的人喜欢大量读书,其实只是学习而不实践。理论上,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“学”上,而不是在“学”上,30%学习,70%实践。然而事实上,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90%的学习和10%的学习上。这种收获是非常有限的。
如何练习?每个人都是不同的。有些人选择写作。写作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。我们不必写书。我们可以写简短的评论、反思和日记。即使我们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好文章,我们也可以写一篇推荐。但它必须来自你自己的思考,你不能到处照搬。有些人的朋友圈很搞笑,或者可能是抄袭某篇文章的一段话;或者他们可能会看到别人的朋友圈写着精彩的东西,然后直接复制。他是一个典型的懒人。他无法理清文章的第一、第二、第三部分,讲话通常也很别扭。
有些人对文字没有感觉,选择当老师也可以。教即学,在做一名好老师的过程中,我强迫自己弄清楚这一点。我发现在培训过程中,听课的人收获最少,但如果让他去讲课,他就必须深入挖掘问题,这样他的收获就会更多;有的人直接运用到工作实践中,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。这也是一个好办法。
总之,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,但一定要注意练习持之以恒,否则就会像弹吉他一样,只想弹音乐,不练音阶、指法、基本功。
我们看到很多人今天在微信朋友圈发读,明天还在读。连微信朋友圈里的照片都是读书的内容。他们有时用黄笔,有时用红笔,有时画条,有时批注,字画乱七八糟。 ,我每天都表现出我是多么热爱学习,但是当我真正遇到这个人的时候,我觉得我的水平也就那样了,这么多年了,我还是没有进步。这就像由于缺乏光学而陷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。
2. 愿景与格局培养
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眼界和格局的培养。如果说底层思维决定了你的深度,那么你的视野和模式决定了你的广度。这里有三点建议:建立360度视角、深入把握人性、与专家交朋友。
(一)建立360度视角
战略思维不是专家思维,也不是工具思维。越是认为自己是专家,那些自称营销专家、管理专家、财务专家的人离战略就越远。也许他在单一领域的水平特别高,但是策略必须是跨专业、跨学科、跨门派的。战略是综合性的,而不是专门化的。
简单来说,战略是桌面,专业知识是桌腿。桌腿非常重要。它们必须支撑整个桌面,但必须打开并由桌面承载。你不能只专注于某个专业领域(管理、营销等)。我们志刚智库做的项目主要是在经济领域,但我们不仅仅关注经济。我们要跳出来关注政治和文化(历史、宗教)。 、社会、技术等,建立360度视角。
除了经济,我们首先要了解政治。有很多人不喜欢政治。当谈到政治时,他们认为这是官僚主义和黑暗的。很多年轻人、愤青对政治非常排斥。任何当权者,无论古今、中外,他们都会反对。事实并非如此。自称自由派的人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进行战略思考,因为如果不关心政治就不可能发展出战略思维。政治不仅是国内政治,也是国际政治。全球化时代,孤立不再存在,地缘政治紧密相连。我们曾经接触过一个研究中共十九大的美国研究机构。我们对这一幕感到非常惊讶。他们研究的深度和细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,比很多中国人还要认真。
其次,你要对文化有透彻的了解,包括历史文化的积淀、文化DNA的传承、一地的土地、水、人等等。历史、艺术、宗教、哲学都涵盖了。它。王老师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。他对陌生的事物很感兴趣,我对历史轶事、诗歌、歌曲等很感兴趣,我也喜欢通过食物、习俗等了解一个地方、土地和人民的故事。文化领域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非常有益。
第三,我们要了解社会、了解世界,就是了解不同阶层、不同利益相关者、不同诉求等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要考虑解决办法。如果我们公司想要建设特色小镇项目,那么我们就必须考虑这一点。对于很多问题,比如农民问题、社会问题、如何平衡利益等等,了解社会就意味着要考虑到各方的诉求,然后找到调和的办法。
(二)深刻把握人性
对世事的洞察是知识,对人情的了解是文章。对人性的深刻把握是非常有趣的,也是非常有用的。因为人性中有些东西是永恒的,和你是50后、90后还是00后无关。某些法律不按世代划分。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太阳底下并无新事。当我们读老子、孔子、王阳明、资治通鉴等的时候,我们实际上是通过历史来认识人性和规律的。
(三)结交专家
与水平比你高的人交往,珍惜能交到朋友的专家。许多人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出去玩。大学生和他们的同学一起出去玩。当他们进入职场时,他们会和新人一起出去玩。当他们达到中层时,他们会和同事一起出去玩。他们喜欢一起喝酒,骂老板。当他们看到比自己大二十岁或三十岁的人时,他们就会远离他们。 ,感觉没有共同语言,这样的人很多。真正聪明的人,会放下自己的成见和心结,努力与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朋友。因为等级越高,圆圈越小,品质也越好。我奉劝大家避免在低层圈子里闲逛,从事无意义的社交,到处应酬、参加聚会,这简直就是在慢慢自杀。
如果你真的想提升自己,就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和一些专家深交,甚至让你成为同路人。专家可以是真正的朋友,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熟人。我们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客户。我们已经十几年没有见过王志刚老师了,也没有联系过志刚智库,但可以说我们和他们已经是很久的朋友了。志刚智库非常愿意成为您的战略同路人!
问答环节
有人说,战略是一种假设,没有对错之分,只取决于执行的程度。那么,作为一个优秀的战略计划,这意味着什么呢?
这是一个非常高质量的问题。战略是一种假设。确实如此,但这是否意味着有正确或错误的方法呢?还有一个亲戚。没有人敢说一个决定一定是对还是错。但正如王老师所说,小道理必须服从大道理。通过对底层系统的分析、思考、权衡全局、抓住关键核心问题,我们最终可以判断这个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否正确。
不存在完全否定的假设。如果你设计了一个策略,它没有任何错误,它是100%正确的,如果你按照这个假设完美地执行它,你就能得到预期的完美结果,不要怀疑你是骗子。任何策略都是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制定的。如果信息足够并且一切都很明显,就不需要策略。策略是一种在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做出的判断和决策,含有大量的赌博成分。所有策略最终都会被证明是对还是错,但时间会证明一切。
什么是好的战略计划?我们需要从底层逻辑入手,把“小原则服从大原则”的大原则讲清楚,让决策者和关键核心层能够达成共识,然后去落实。
即使是一个优秀的战略,得到了核心决策者和关键人物的共识,大多数人仍然会反对。这就是为什么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,真正重大的战略决策必须通过民主集中制来作出。到最后,还是需要有一个强者来做最后的决定。绝对不可能100%的人都投票认为这件事可以。
相反,一个非常平衡的计划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计划。所以,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,老板太优柔寡断,耳根子软,做不了决定,自己也没有判断力。他请来了一位又一位专家,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证,论证一次又一次,讨论一次又一次。走吧,咨询公司都被剥皮了。毕竟咨询公司是商业机构,需要分期两期和三期。为了收回咨询费,然后进行合作。最终合作会变成被动、应对。你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就会消失。中和各个专家的不同声音,让大家满意。我认为还可以。这个时候看似很民主、很集思广益,但实际上却极其平庸。